8月28日,《人民日报》19版《产经观察》栏目刊登了《关停1/3支柱产业,工业增速却创下7年来新高 看绍兴工业如何“减”出加速度》一文,聚焦绍兴工业转型,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心路历程。原文如下:
关停1/3支柱产业,工业增速却创下7年来新高看绍兴工业如何“减”出加速度
打开浙江绍兴的“工业账本”,看到一条V形曲线。
2016年,绍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一度跌到4.7%;今年上半年,绍兴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5%,高出浙江省平均增速3.3个百分点,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高。
即便放眼全国,这个增速也相当可观。今年以来,中国经济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但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至6%。为何绍兴工业增长能逆势提速?
更耐人寻味的是,3年前,绍兴曾关停1/3的支柱产业。失去了“旧引擎”的绍兴工业,增速为何还能跃居长三角核心区16市的亚军?绍兴工业增长再提速的动力从何而来?
沉下心爬坡过坎
传统产业凤凰涅槃
在绍兴金柯桥大道东侧,建设中的“东盛慧谷”工地每天都会迎来几拨考察的客商。“聚焦医疗器械、生物制药的1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,今年底投入运行,来晚了就怕抢不到好位置!”一位来访的客商说。
谁能想到,这座绍兴“硅谷”的前身可是东盛印染厂。在原有老厂房里,应用于汽车玻璃的调光膜、应用于纺织材料的石墨烯涂料等高端产品,还未上市就已收获订单。
东盛的转型不是个案。印染是绍兴的传统名片,中国印染业绍兴“三分天下有其一”。印染业产值占绍兴市工业产值的六成,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。然而,野蛮生长的印染业,废气刺鼻,污水横流,也带给绍兴环境污染之痛。小散乱的低端竞争,更让企业平均每染100米布仅赚9元钱,却要用水2.5吨。
怎么办?断臂求生!
2016年,绍兴毅然对印染和化工这两个最大产业进行整治:全市印染企业整合、重组、退出151家,占比45%;化工业则整顿关停企业153家,占比51%。粗粗一算,绍兴竟关停了1/3的支柱产业,经济增速会不会断崖式下跌?剩下的传统产业还要不要?
绍兴的政府企业达成高度共识:绍兴以每年牺牲1个百分点左右的工业经济增速为代价,对产业的环保整治连续加码。印染、化工行业留下的企业以苛刻标准继续“去粗取精”。
纺博会
“传统产业比例高,工业体量大,转型升级遇到的困难难免更严重。”绍兴市发改委主任金辉说,要从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需要定力,也需要智慧,绍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义无反顾、步履铿锵。
念好生态“紧箍咒”,传统产业“绿”起来。绍兴将化工企业全部集聚到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,行业改造提升标准高于国家标准,监管部门还特地聘请全国顶级嗅觉师来园区待了数月,检测是否有跑冒滴漏产生的异味。“投资100亿元、产能50万吨的绿色化纤项目即将开工,破解绿色化纤这道世界级新课题。”绍兴经信局局长何坚刚说。
拉紧安全“高压